人文省医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人文省医医护手记详细

两件小事

发布时间:2025-07-04 09:06本文来源: 宣传统战部

作为实习生,当我步入医院大门那一刻,脑海中曾浮现出无数的期待和梦想:病房走廊的步履匆匆、重症病床的生命大抢救、无影灯下的专注执着……没想到,在长达6个月的放射科实习结束后,我却记住了两件小事。

2025年4月7日,路涛老师给我们讲解“胃癌CT分期要点”。路老师说“写报告的时候一定要对胃癌患者的分期写明确,尤其是淋巴结转移,要写清楚是哪个区域的淋巴结转移,不要只写胃周围见多个淋巴结。你这样写,临床医生外科手术的时候就不知道清扫哪里的淋巴结,患者可能就要多次就诊,增加患者不便和痛苦,甚至影响预后。”她说这话时语气很坚定,每个字也都沉甸甸的,让我看懂了书上那些静态的文字“无论开腹还是微创的胃癌根治术,全面清扫胃周淋巴结都是决定胃癌根治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效而规范的淋巴结清扫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路涛老师带教中

另一件小事发生在刘超然老师带我上胃肠班的时候。有个小女孩因吞咽功能障碍准备来拍食管部位的造影,刘老师让我把家属叫进来,他要和家属沟通小孩的病情严重程度。我当时内心是疑惑的,为什么之前好多新生儿都可以做胃肠检查,这个小女孩不行呢?刘老师告诉我说,“那是因为新生儿不做这个检查可能会危及生命,要先保命;但是这个发育期的小女孩如果做了这个检查,辐射带来的剂量危害可能远超过疾病本身,如果还有其他选择,我们建议综合考虑下做更适合的检查。”刘老师的一番话,让这个在教科书中被简化为"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决策过程,在他与患儿父母的对话中得到了生动又具体的表现。

刘超然老师带教中

我本来以为放射科这样的医技科室基本不用直接面对患者和生命的博弈,然而这两件小事却如醍醐灌顶,让我清醒地意识到当理论知识遇上鲜活生命时,那些冷冰冰的印刷体突然有了呼吸的频率,每个专业术语的背后都站着一位等待救治的患者、每项参数指标之下都藏着对生存与预后的慎重考量、每份黑白影像中的追光都是对生命具体而细微的权衡。或许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医学生,我的专业能力还需要从课本和实践中去提高,但我感知到了这份行业还需要积极的态度和负责的行动去践行。

我现在到了新的工作岗位,非常感谢我的带教老师!


放射科实习生  方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两件小事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