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各大媒体报道我院男护士安俊霖的创新发明
发布时间:2010-09-02 00:00本文来源: 宣传部
分享到:
8月30日,宣传部组织省内各大媒体报道我院男护士安俊霖工作中积极创新,其发明的可保留式充气式肛管等2项专利已完成转让即将投产。
“这个产品的发明,将大大减少肛肠病人的治疗痛苦!”昨日上午,在省人民医院的ICU办公室里,护士安俊霖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起他的最新发明——可保留充气式肛管。
从事护理工作已经5年的绵阳小伙子安俊霖今年才28岁,现在是省医院ICU的一名男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他发现了不少老护理用品在使用上的一些瑕疵。为了改进这些瑕疵,安俊霖和同事们一起搞起了“科研”,从2007年至今,他们已经获得了5项专利权,部分产品已经正式投入临床运用。
上百次改动,成功制作出全新肛管
谈到他的最新发明“可保留充气式肛管”,安俊霖告诉记者,2007年,科室里曾经接收过一位体重超过200斤的重型胰腺炎患者。“这位病人在治疗期间一天需灌肠数次,我们每次都要先将病人翻转,然后再将老式的一次性肛管插入病人身体,然后灌注润肠药物。”安俊霖说,在灌肠后,患者又要排便,护士们不得不又将肛管拔下,扶着病人坐上便盆。“这样重复的工作,就算是男护士也会体力不支。”安俊霖称,重复使用一次性肛管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造成皮肤红肿、破皮。
这时,安俊霖开始思考和设计一种新式肛管,“新产品不仅要将药物灌注、引流及排便等功能集于一身,还要能反复使用。”随后,安俊霖开始对老式肛管反复改进,经过2年内上百次的改动,他终于成功制作出了全新的“可保留充气式肛管”。“这种新式肛管不仅可在不影响灌药、引流、排便的情况下在病人体内保存一周,还能依据患者的需要调节长度。”安俊霖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样一来,既能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又能减轻病人的皮肉之痛,“该项发明在今年5月已经完成了专利转让,再经过最后的临床试验后,就将投入生产。”
发明初衷,减轻患者的病痛
“我们搞这些‘小发明’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患者的痛苦。”安俊霖表示,早在护校就读时,他就开始接触到了一些护具改造,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更是有了“科研”的机会。2007年至今,安俊霖已经和同事们获得了5项发明专利,包括精确引流袋、分合式吸氧器等,“现在,我又开始研发电子方面的产品了,希望能在医疗护理方面派上更多的用场。”(《成都日报》 记者 曹宇阳)
相关链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天府早报》、成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作了相关报道。
《成都商报》: 报道链接
《华西都市报》: 报道链接
“这个产品的发明,将大大减少肛肠病人的治疗痛苦!”昨日上午,在省人民医院的ICU办公室里,护士安俊霖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起他的最新发明——可保留充气式肛管。
从事护理工作已经5年的绵阳小伙子安俊霖今年才28岁,现在是省医院ICU的一名男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他发现了不少老护理用品在使用上的一些瑕疵。为了改进这些瑕疵,安俊霖和同事们一起搞起了“科研”,从2007年至今,他们已经获得了5项专利权,部分产品已经正式投入临床运用。
上百次改动,成功制作出全新肛管
谈到他的最新发明“可保留充气式肛管”,安俊霖告诉记者,2007年,科室里曾经接收过一位体重超过200斤的重型胰腺炎患者。“这位病人在治疗期间一天需灌肠数次,我们每次都要先将病人翻转,然后再将老式的一次性肛管插入病人身体,然后灌注润肠药物。”安俊霖说,在灌肠后,患者又要排便,护士们不得不又将肛管拔下,扶着病人坐上便盆。“这样重复的工作,就算是男护士也会体力不支。”安俊霖称,重复使用一次性肛管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造成皮肤红肿、破皮。
这时,安俊霖开始思考和设计一种新式肛管,“新产品不仅要将药物灌注、引流及排便等功能集于一身,还要能反复使用。”随后,安俊霖开始对老式肛管反复改进,经过2年内上百次的改动,他终于成功制作出了全新的“可保留充气式肛管”。“这种新式肛管不仅可在不影响灌药、引流、排便的情况下在病人体内保存一周,还能依据患者的需要调节长度。”安俊霖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样一来,既能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又能减轻病人的皮肉之痛,“该项发明在今年5月已经完成了专利转让,再经过最后的临床试验后,就将投入生产。”
发明初衷,减轻患者的病痛
“我们搞这些‘小发明’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患者的痛苦。”安俊霖表示,早在护校就读时,他就开始接触到了一些护具改造,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更是有了“科研”的机会。2007年至今,安俊霖已经和同事们获得了5项发明专利,包括精确引流袋、分合式吸氧器等,“现在,我又开始研发电子方面的产品了,希望能在医疗护理方面派上更多的用场。”(《成都日报》 记者 曹宇阳)
相关链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天府早报》、成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作了相关报道。
《成都商报》: 报道链接
《华西都市报》: 报道链接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