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院报2013年第11期第三版详细

糖尿病的认识误区

本期话题:关注糖尿病患者

编者按: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需要经过终身漫长的治疗过程,而在治疗过程中,不少患者出现了许多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生活及经济上产生不必要的负担,严重影响着治疗和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本期我们特邀请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刘丽梅撰稿帮助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就是因为糖吃多了而生病。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很复杂,并非简单因为摄入过多的糖而引起,而是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

误区二: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有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没有明显症状,他们往往是在进行健康检查时才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这样的患者虽然没有糖尿病症状,却并不等于没有糖尿病。其实在该病被发现以前,高血糖对患者机体的损害就已经存在。只要血糖没有被控制或控制得不良,高血糖就会不停地侵蚀着患者机体的组织器官,严重时即可使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无论有无症状都要进行正规、科学、合理的治疗。

误区三:把饮食控制得越少越好。

事实并非如此。人体每天对食物的需求是有一个基线的,若低于这个基线,即使血糖控制得好,也无法保障患者的健康。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天主食摄入量应控制在350克以内,副食可以是200毫升牛奶、或50-100克鱼类(或瘦肉)、或50-100克豆制品、或450-600克蔬菜,并按照现代营养学要求的早中晚三餐热量供应的比例(3∶4∶3)进行合理调配,同时根据患者体力活动的强度进行适当增减。糖尿病患者可适当增加蔬菜摄入量,既可满足其饱腹感,又可达到降低血糖和血脂的目的,对防止并发症和促进疾病康复极为有利。

误区四: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水果中的果胶等物质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果糖的代谢也无需胰岛素参与,因此,适当吃水果对血糖不会有明显影响,还对减轻糖尿病并发症十分有益。糖尿病患者吃水果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控制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50克为限。②适当减少主食摄入量(换算两者热量)。③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柑橘、草莓、苹果、山楂、猕猴桃等。④时间以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左右为宜。这样既可避免患者进餐时吃得过量,又可防止因空腹而发生低血糖。

误区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会产生依赖性,因此不敢使用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是一种生物制品或基因工程的产物,在临床上多用作替代人体本应产生的胰岛素,参与糖代谢而控制血糖,一般不会使患者产生依赖性。对于迟发的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越早越能保护患者体内残存胰岛细胞的功能。而对于某些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初诊时可能血糖很高而胰岛素水平很低,此时因高血糖抑制了病人自身的胰岛素分泌,若用胰岛素治疗,随着血糖下降,其胰岛细胞自身的分泌功能也会得到相应改善,为患者以后减量使用胰岛素或改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误区六:血糖降得越快越好。

血糖升高是一点点变化的,由于人体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当病症被觉察时,血糖其实已发生变化很久了。如果此时血糖迅速恢复正常,就像一拉着重物艰难行走的人突然断了绳子会摔倒一样,人体对突然降低血糖是无法马上适应的。因此一定要遵照医嘱,不要相信那些所谓“广告”,随意添加一些疗效不清、剂量不详的保健品,使血糖过快下降。

误区七:糖尿病是可以根治的。

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来看,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细胞的破坏是不可逆的,而2型糖尿病患者其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是受多种基因等因素控制的。因此,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此病的方法。那些所谓根治糖尿病的灵丹妙药,不过是用来骗人而已。糖尿病患者只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不断地进行正规的、科学的综合性治疗,就能够长期地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上,从而获得健康和长寿。

内分泌科 刘丽梅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2013年第11期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