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传真:心系中莫友谊 情牵母子平安
又是一个忙碌的夜晚!”下午5时,邵金许医生提前半小时接班时看到急诊科横七竖八躺满了病人,心里默默地想到。
自参加援莫桑比克医疗第18队工作以来,忙碌已成了习惯,在无影灯下渡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他已记不清了,回想刚来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身为医院城东病区普外科的副主任医师,为了积极响应援外医疗号召,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放弃了国内优厚的工作条件,毅然报名参加了援外医疗队。工作环境的巨大落差、医疗模式的巨大转变,他都努力去改变、去适应,但不变的是对病人的那份关爱、对业务知识的执着追求。
今晚病人太多了,邵医生来不及多想,迅速换上工作服便投入战斗。他先把白班医生所没完成的工作查看了一遍,又将急诊病人作了重点检查,依据轻重缓急安排今夜的工作,“手术排得满满的,没时间打盹了。”邵医生自言自语地说到,他将余下的病人向年青医生作了指示,自己快步走进了急诊手术室。做完第三台手术,已是夜里两点,急诊科的护士慌忙冲了进来,告诉邵医生来了一名腹部被刀刺伤的孕妇,出血很多,情况危急,邵医生将剩下的皮肤缝合交给了助手,一路小跑到了急诊科。
病人是一名30多岁的孕妇,怀孕已8月,面色苍白,呻吟不止,左上腹部有一长约5厘米的伤口,不停的出血。邵医生查看了胎儿情况,胎音已不好,本想通知妇产科会诊,但值班的是一位年青医生,会诊需等到明日。在这万般紧急的情况下,邵医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同时行剖腹产、脾切除及腹腔探查术,但需要备充足的血。在莫桑比克“艾滋病”人多,血源极为紧张,血库只有同型血400毫升。
为了保住母子两人生命,邵医生再次大胆决定:先补足液体,在术中用纱布过滤将血液回输。子宫在腹腔占位,脾切除只有狭小的空间,操作难度极大,但不控制住出血,生命更为危险。时间一秒秒过去,邵医生不停催促着做事懒散的黑人,就像是自己的亲人患病般焦急,终于病人被推进了手术室。腹腔打开后,满腹的鲜血,邵医生小心地进行了回收,再用灵巧的双手小心翼翼的切除脾脏,生怕触及子宫,引起胎儿的异常。在对病人紧急处理后,再取切口,剖出胎儿,当听到胎儿的一声啼哭,邵医生悬着的心顿感轻松了许多。接着,对腹腔脏器进行了全面探查,以免遗漏。手术结束时,一轮朝阳刚刚破云而出,天已经亮了。
术后,母子安全回到病房,邵医生每天要去探视很多次,病员家人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医院也很快就传开了,都在赞扬着中国医生无私的爱心和高超的技术。“已多年不做产科手术了,10年前的手艺今天还派上了用场,还是这样复杂的病情”,看着孩子一切健康,邵医生越发热爱自己的这份援外工作,虽然处处充满危险,但这段难忘的经历也是对自己的磨练。为了感谢邵医生的救命之恩,孩子父母决定将孩子取名为“Francisco.Shao”(弗朗西斯科.邵),以记住是邵医生给了他们生命。面对此情此景,邵医生倍感欣慰,他也准备了丰盛的礼物送给了孩子和他的家人,祝愿他们母子一生平安!
出院那天,孩子父母在我援莫桑比克第18医疗队队长冯仕彦的陪同下,特来向邵医生告别,并将孩子交给邵医生抱了抱,科室的黑人同事一边谈论着这段充满传奇的跨国情谊,一边向中国医疗队、向邵医生表达着诚挚的祝福和深深的敬意,并带给医疗队长两面小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及莫桑比克国旗),大家都会心地笑了。送走了孩子,邵医生走出科室,抬头仰望,非洲的阳光还是那么赤热,在这同一个太阳下面,愿中国和非洲的孩子都茁壮成长,也愿他们携起手来去开创中非友谊新的辉煌!
中国援莫桑比克第18医疗队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