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弹奏交响曲——记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供应中心,位于医院第二住院大楼负一楼。1000平米左右的区域,60多个工作人员,承担着全院各临床、医技及手术室物品和器械的消毒供应、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发放工作。
走近这里,远远就听到一阵叮叮当当清脆的响声,那是护士们手中的器械轻轻触碰的节奏。在这个被誉为医院“心脏”的地方,平均每天清洗的器械达1万5千余件,打包1600多个,护士们用勤劳的双手默默无闻地弹奏着最美妙的生命交响曲。
A专业
在大家的印象中,消毒供应工作应该是很简单的熟练工种,机械的重复,成天与各种器械打交道,洗洗涮涮,无异于餐厅里的“洗碗工”。事实上,这却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
石荷叶是一名有着近20年工作经验的临床护士,两个月前刚轮转到供应中心。她说,到这里完全就是转行的感觉,需要清空自己,从头学起。护士们需要熟悉不同科室、不同手术常用的器械,以及每一个手术包配备的器械种类、数量、型号、大小、功能;要根据器械不同的材质和污染物选择不同的清洁剂、水温、清洗方式及消毒灭菌方式;每一个无菌包的大小、包内器械放置位置等等都有严格的标准。
护士长王红说,要成为消毒供应中心的多面手,成长周期大约需2至3年。学习,是每一个进入中心工作的护士必须要做的事。每周两次的晨间学习和提问,每月两次操作、理论培训,是中心集中的学习模式。由于人员构成复杂,护士长重点培养师资力量,再对员工进行分层次培训。并选派优秀员工外出学习,了解行业动态,通过读书报告的形式分享前沿知识。
2013年底,在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引进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对每个手术包从回收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发放使用进行全过程追溯管理。不断的学习让消毒供应中心紧跟时代发展,走上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B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的重要消毒灭菌场所,又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危。同时,它也是医院感染的“源头”,工作稍疏忽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造成医院感染和热原反应的发生。
为确保无菌物品质量,中心加强各环节质量监控,层层把关。坚持每日一查,每周一项重点查,每月一次全面大查的形式督查器械处理流程十个环节质量。护士长每日五巡视,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并设专人检查岗,负责各环节的自查工作;每周三进行质量缺陷评价。
同时,狠抓细节管理,在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各环节关键点着力,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法。例如,为避免配包缺陷的发生,设计了“精密器械”、“急用器械”等标识,提示各环节工作人员,确保器械不被损坏,急用器械快捷处理供应;尝试使用头皮针胶线,硅胶胃导管等,用于精密器械的保护,效果良好;使用喷雾润滑油用于关节、骨科器械的保养;严格使用不掉絮白布用于手术器械的强化干燥等等。
C服务
“一切以临床为中心”,这是植根在中心每个员工心中的服务理念。近年来,针对临床不同需求,中心提供多样化的消毒供应服务,不断推进优质服务。
进一步加强了无菌物品供应通道建设,保持供应服务流畅快捷。整合下送下收岗位,强化了临时、预约供应岗位力量,坚持做好临床普通科室每日2次下送下收,手术室每2h一次下收下送。医技部门、手术室等科室一次性无菌物品实行预约供应、临时供应,专人下送服务。
为了提升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选派员工到手术室观摩手术,了解手术器械的使用过程,器械质量的优劣与手术质量、医院感控的密切关系,同时使员工对消毒供应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D责任
消毒供应中心分三个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储存发放区。除了必要的工作沟通,每个区的工作人员都埋头各自忙碌,只听见器械触碰的声音和机器的轰鸣声。这是一份非常细致的工作,不容许有丝毫的分心。
去污区负责清洗器械的护士穿着防水衣、鞋,带着防护眼镜和手套,长期在水里浸泡,很多人手上长了湿疹。清洗好的器械装在框里,要抬进机器进行再次喷淋,金属器械很重,一筐少说也有上百斤,这里的女同胞们都当成女汉子用。任老师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十多年了,她说,一名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没有人监督你究竟洗了几遍,但是你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我们看来冰冷的器械,在他们眼里却有着鲜活的生命,当成宝贝一样爱惜。清洗、消毒、上油、干燥、检查、保养,每一个程序都细致入微。也许你会觉得这里的工作是枯燥的,但是正因为他们心里装着病人,一切也变得生动起来。
采访手记:说起消毒供应中心的伍秉奇老师,几乎全院每个科室的护士都认识。他每天推着沉重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发放车跑遍全院各个科室,一推就是几十年。采访中得知伍老师前几天突发急症,昏迷不醒,正在EICU抢救。谨以此文,向伍老师及和他一样默默无闻的供应中心同事们致敬,祝愿伍老师早日康复。
(宣传部 卿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