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获国家级荣誉医师风采录:吕传柱
吕传柱: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常务委员。国家杰出医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创新领军人才、海南省B类高层次人才第三届“国之名医急诊医学卓越建树”奖。
【从医感言】
急诊教会了我如何懂得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古人教育我们“命贵于天”,世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珍贵!我们急诊大夫就是肩负与担当这一神圣使命的最前线的一员,我们不但要救死扶伤,更要教会更多的人学会救命技能,因为心跳骤停、气道异物、严重多发伤留给生命的时间可能只有4分钟或者更短。在这个白金时间窗里,绝大多数的患者身边是不会有医护人员的。教会许多人关键时刻去救人,这就是急诊医生一辈子里的第一使命,这是真正的对生命的守护!——吕传柱
【医路历程】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里需要体系建设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学科!一个医院的急诊科建设得再好,也救不了多少人,我们要通过体系建设,把市、县、乡、村和社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生都培训起来,共同建立覆盖城市社区和农村乡村的急诊急救大平台,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才能提升。作为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委,吕传柱教授将这一愿景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2021年,吕传柱教授受聘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也为四川省急救医学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老师的话,触动他结缘急诊
吕传柱教授在中国医科大学读书时,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一个人一生中什么才是更重要的?成绩、学历、金钱、地位,生活中的争吵、胜负……如果我们不知道是否还能看到明天的太阳,这一切都还重要吗?这位老师自问自答道:医院每天要迎接新生命的诞生,同时也目睹了很多生命的凋谢。人只有到了医院,好像才忽然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尤其是急诊室,更是一个能在方寸之间尽显人生百态的地方,有人痛不欲生,有人愁眉不展,有人淡然处之。急诊室每天都在上演着生老病死,或许只有经历了疾病痛苦和生死离别,我们才能真正明白生活的意义。建议同学们闲暇之余,多到急诊室学习。
学生时代的吕传柱将老师的话听了进去,他经常到急诊室去跟着老师们“见习”,也正是跟班的那些日子,让他对急诊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里,他深切感受到急诊室是医院中急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地方,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在这里,不仅可以锻炼医生的品质,还可以提升医生的素养,更可以感悟医生的神圣。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学生时期这段难忘的急诊室经历,似乎为吕传柱在未来从事急诊事业、在急诊领域做出一点点贡献埋下了伏笔。
1988年毕业后到海南工作,吕传柱教授亲身经历医院急诊科从凑队伍、设施简陋到建立急诊科,成立海南省第一个急救中心。这段经历,让他看见了更多院前急救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是我国院前急救发展极不均衡,存在着农村与城市、中心城市与三四线城市、运作模式、各地专业水平的差距;二是院前急救运行机制、设施、行为、标准等均不尽规范,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三是院前急救人员队伍尚不稳定,存在院前急救人才紧缺,专项院校培养缺失、来源单一,尚无专业职称晋升,招聘困难、人才流失等问题;四是院前急救的社会普及不够等一些短板。
为生命,搭建急诊急救大平台
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2017年,吕传柱联合于学忠教授、陈玉国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加强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大平台建设,引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重点关注,专门发文要求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此后,吕传柱教授不遗余力地搭建全国急救急诊大平台,并花大量时间进行平台推广。
该大平台建设以互联网为抓手,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实现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整合急诊与专科救治的各种平台、技术、手段,以“时间轴”为主要质控标准,极大提高患者救治效率、节约救治成本。以期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人人享有规范、高效的基本急诊急救资源”这一伟大目标。不仅如此,急诊大平台建设也和地方创新实践相结合,既运用“互联网+”优化现有医疗服务,又丰富服务供给,同时大平台建设也是一个与时俱进、坚持创新的项目。在业内众多同仁的支持下,吕传柱教授组织人员编写了《急诊急救大平台》一书,并广泛宣传推广。
呼救即抢救,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加速
近年来,由四川省人民医院承建的四川省急救中心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创伤、中毒救治方面牵头成立了四川省创伤中心联盟、四川省中毒中心联盟,承建的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实战经历最多、实战经验最多、高新技术运用最多。
作为学科带头人,吕传柱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呼叫即抢救,上车即入院”的总体目标,致力于构建覆盖院前、院中、院后的急救一体化救治体系,确保患者获得“一站式”全链条急诊医疗服务。随着急诊领域迈入“中国急诊3.0时代”,首批平台建设单位涵盖59家医院,随后有超过100家三级甲等医院及1400余家县级医院签署共建协议,形成规模化推广局面。团队致力于构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体系的核心在于信息一体化。依托5G技术,以格式化电子病历为切入点和数据载体,建设覆盖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及EICU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平台。围绕“呼叫管理”“现场救治”“转运救治”“院内救治”“EICU救治”“专科救治”六大关键场景,研发并应用AI急诊急救大模型,推动全流程优化管理与辅助决策能力提升。通过知识库支撑与流程联动,实现从呼叫、救治到入院的无缝衔接,全面落实“呼叫即抢救,上车即入院”的平台建设目标。通过这样的大平台建设,让创伤患者入院直至进入手术室的时间压缩到60分钟以内。
“我终其一生所学,只为了这60分钟。只要我们将救治的流程压缩得更精简,那么患者平安康复的希望就能更大。如果我们更重视急救环节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能挽救更多的生命。”吕传柱教授说。未来,他仍将致力于升级、推广急诊急救大平台。因为他相信,只要继续推动急诊急救大平台的建设,那么,我国每年意外死亡的数量就能大大减少,而这意外死亡减少的背后则维系着千万个家庭的幸福。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