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获国家级荣誉医师风采录:李贵森
李贵森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肾病内科主任。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肾脏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Kidney Disease》和《Renal Failure》副主编。
李贵森教授在肾脏疾病及危急重症的诊治方面具有深厚的专业造诣。其临床专长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 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等;遗传性肾脏疾病;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的诊治与管理;涉及肾脏的疑难重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其他内科危急重症的抢救与治疗。李贵森主任担任国内外多家知名学术期刊的编委及审稿人,主持和参与多项临床专科指南撰写;主编或参编多部肾脏病学专著,主持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并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300 余篇。
荣誉档案国家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首批国家卫健委“国家杰出医师”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奖”天府名医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
从医感言
从事肾脏病专业多年,深知慢性肾病之重、尿毒症之危。推动基层肾病筛查与管理,惠及众多患者,改善其肾病轨迹。多次帮助基层,以微光纾解偏远就医之困。灾难和疫情之中,救治与守护患者,亦是生命所托,使命所系。 ——李贵森
医路历程
与肾病专业结缘,找到努力方向1990年,成长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农家的李贵森,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医学院。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他师从中国肾脏病学领域的先驱、肾脏病学院士黎磊石教授。自此,李贵森便与肾脏病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李贵森进入四川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工作。“医院里的众多专家、前辈值得我学习,他们的榜样作用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凭借优秀的临床与学术潜力以及勤奋的工作态度,李贵森迅速成长为医院“十大青年岗位能手”。200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享有“中国肾脏病之母”声誉的王海燕教授。李贵森教授在病区临床指导
2010至2011年间,李贵森赴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在世界顶级医学院的学习经历,使他更清晰认识世界肾脏病临床与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努力指明了方向。在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完成学业及相关研究后,面对留在当地深造的机遇,李贵森依然选择回到四川。在学术研究上,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始终是他关注的核心重点。在临床实践中,李贵森勤于钻研,积累了丰厚的临床知识,对于疑难罕见病的诊治表现出独到的见解。一次,科室收治了一名50多岁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其入院诉求为接受透析治疗。李贵森经过细致分析,认为患者的病因诊断需要进一步明确。他为患者安排了肾活检等深入检查,仔细分析,最终确诊为一种罕见但可治疗的肾病。据此,李贵森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使患者成功避免了透析,病情好转出院。多年来,李贵森积极参与了多次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时,他作为医院首批医务人员投身发热门诊一线。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针对大量合并肾脏损伤的伤员,李贵森及其团队迅速投入到挤压综合征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紧急救治中。在此过程中,他积极总结治疗经验,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救治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2015年尼泊尔地震发生后,李贵森主动请战,成为首支中国政府医疗队成员。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他在救援工作中表现出色,赢得了当地伤员的高度认可及尼泊尔政府的官方嘉奖。李贵森教授在世界肾脏日公益活动上发言
推动慢性肾脏病筛查和规范管理,建立慢性肾脏病管理示范中心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约每10名成年人中有1例患者),但知晓率仅为12.5%。“慢性肾脏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略,一旦发现,常常已到晚期,患者不得不依靠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说起这一点,李贵森感到十分惋惜。事实上,慢性肾脏病的筛查非常简便,尿常规、血液肾功能检测和肾脏超声检查等就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筛查。这些措施在基层非常容易实现。同时,慢性肾脏病需依托长期规范化管理,而基层医疗机构在此体系中至关重要。通过多次基层会诊及义诊,李贵森注意到,基层普遍缺乏肾脏病专科人才,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长期管理能力方面存在显著不足。为此,李贵森牵头组建由15位资深肾脏病临床专家构成的团队,并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志红担任学术顾问。团队基于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规范管理、肾脏替代治疗四大维度,针对基层医生开展临床问题调研,聚焦数十项共性难题,最终凝练出十大核心关切问题。经多轮专家论证,团队制定《基层医生慢性肾脏病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及专家建议》。该指南紧密贴合临床实践,具备强可操作性。同时,在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江华教授的领导下,李贵森团队参与起草《县域慢性肾脏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此方案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系统性提升基层慢性肾脏病诊疗服务能力提供了专业技术框架。构建慢性肾脏病科学管理体系是李贵森持续多年的核心研究方向。其探索始于2000年代初,团队初期采用纸质随访档案系统对患者进行长期追踪。随着技术进步,团队逐步开发慢性肾脏病专项管理软件,实现患者数据信息化管理。经持续迭代升级,最终建成涵盖三大核心模块的整合式慢性肾脏病管理系统:患者全周期临床数据库;疾病知识库;医护继续教育平台。该系统迄今已累积管理超10,000例患者结构化数据。该信息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数据驱动决策,显著提升慢性肾脏病诊疗的三大核心属性:科学性;规范性;连续性。从而系统性优化疾病管理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与长期预后。在此基础上,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整合进一步拓展管理体系效能,研发出多个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包括:透析中低血压智能预测与干预系统(实时预警与处理方案生成);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人工智能风险预警平台;透析相关性贫血智能管理模块。李贵森团队在刘志红院士指导下,正式建立慢性肾脏病管理中心的核心示范单位。该中心整合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链条,为全国慢性肾脏病规范化管理提供实践范式。
仁心大爱,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或许是因为来自农村,李贵森有着深深的基层情结,也很明白基层防病的重要性。他尽力帮助边远贫困地区建设肾脏专科和透析中心。2019年,他牵头启动凉山彝族自治州腹膜透析医疗扶贫计划,帮助和指导雷波、喜德当地县医院建立了腹膜透析中心。2019年9月4日,他指导团队,帮助喜德县人民医院首次为一位尿毒症患者进行了腹膜透析置管术,实现了该县腹膜透析零的突破。“在李教授的帮助支持下,我们不仅有了透析中心,还在肾脏病治疗方面上了一个台阶。”雷波县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说,很多受到帮助的基层医护人员都由衷地感谢李贵森。李贵森
源于农村成长的经历,李贵森深植基层情结,始终关注基层疾病防控。他全力推进边远贫困地区肾脏专科与透析中心建设:为了落实国家《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项目》要求,在四川省卫健委部署下,针对四川省最后一个人口超10万且无血透服务的边远县,协同当地政府、卫健系统及金牛区人民医院援派专科医生,帮助设计、规划和建设透析中心,并协助构建标准化透析体系、流程及管理制度,培养本土化血液净化医生和护士的专业团队,协助建立透析信息化管理系统。2025年6月底透析室竣工,经安全评估及流程优化后,7月30日成功开展首例血液净化治疗,帮助解决该县尿毒症患者的跨区域就医难题。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